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第三届全国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掠影

来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夯实学术基础,练就过硬本领。第三届全国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在华北科技学院隆重召开,取得圆满成功。 第三届全国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是在祖国70华诞、华北

夯实学术基础,练就过硬本领。第三届全国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在华北科技学院隆重召开,取得圆满成功。

第三届全国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是在祖国70华诞、华北科技学院建校35周年、主题教育总体部署、巡视整改落实、推动学校转型升级发展改革之际召开的。会议旨在贯彻落实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守办好高等教育初心,提高为应急管理事业构建专家智库、培养人才、提供科技服务履行使命的本领,营造建校35周年的学术氛围。

此次学术研讨会由华北科技学院牵头,常州大学、防灾科技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联合主办,华北科技学院科技管理处和消防界承办,在行业企业、高校、政府之间召开的一次规模大、层次高的全国性学术盛会。会议设立了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危化品安全监管与应急管理、应急防灾和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及全民应急教育四个分会场,同时进行学科建设、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一流专业建设专家论证会。来自全国60多个单位的2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5位工程院院士出席会议并作了高端学术报告。会议得到了应急管理部领导、资深院士专家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大力支持。

院士高端讲座引领创新

10月19日上午,在第三届全国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了院士高端讲座,分别由中国工程院范维澄院士、中国工程院彭苏萍院士、中国工程院武强院士、中国工程院康红普院士进行主题报告。院士报告交流学术思想,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会场人员高举手机不断地拍摄,也在笔记本上仔细记录、圈点标注。

中国工程院范维澄院士以“安全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点滴”为题作了报告,他首先对我国安全发展现状与形式作了分析,指出基本实现了支撑公共安全保障由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的战略转变的总体目标。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依然严峻,各类风险隐患交织叠加、事故多发频发,仍处于脆弱期、爬坡期、过坎期和社会矛盾凸现期。部分高端公共安全装备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难以应对部分重大、复杂的公共安全事件。基于这样的总体安全形式,范维澄院士提出应从风险评估与预防技术、监测预测预警技术、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综合保障技术方面构建公共安全技术体系。并就现今科技助力国内外公共安全发展举例说明,如事件现场处置技术、场所安全保卫技术、智能安全卡口技术等。其中特别提到了正在举办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此次军运会就采用了大规模疏散模拟技术,预先分析场馆布局隐患,查找场馆人群聚集风险点,制定分流引导策略,优化场馆安保方案,服务军运会安全保障工作。在学科建设方面,范维澄院士提出要发展国家安全智库,并提及了学科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培养方式、毕业输送等一系列构想。

范维澄院士

彭苏萍院士

武强院士

康红普院士

中国工程院彭苏萍院士以“矿山技术与城市建设技术融合——构筑城市地下空间安全技术保障体系”为题作了报告。他表示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潜力巨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起步晚但发展迅猛,只是还面临着火灾、爆炸事故、水灾、施工事故与空气污染等严重的灾害事故,安全形式严峻。彭苏萍院士提出将部分矿山技术应用于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并讲述了城市地下管道全空间智能检测装备及技术、城市地下空间紧急避险系统、城市地下空间粉尘防治、地铁联络通道冻结加固融沉注浆技术、城市地下空间智慧综合管廊系统几个应用实例。最后,他总结,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相应的安全保障技术取得了试探性和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整个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孤立、脆弱,亟需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的构筑。

中国工程院武强院士以“我国能源形式初步分析与对策”作了报告。武院士指出我国正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的损毁压力,提出从开源、节流及打造主体能源来解决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他表示,开源,即要扩大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等非常规天然气等地面开发和井下抽采;加大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加大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燃料电池发电;未来商业开发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干热岩等;人造太阳(热核聚变实验)。节流,即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单位GDP能耗降低;占20%左右的建筑物供暖制冷高品位能耗可用地热能;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打造主体能源也就是煤炭工业的升级版,对于解决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文章来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gaqkxxb.cn/qikandaodu/2020/1024/407.html



上一篇:系统运动空间与系统映射论的初步探讨
下一篇:安全情报学建设的背景与基础分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投稿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版面费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