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栏[09/01]
-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数[09/01]
-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收[09/01]
-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投[09/01]
-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征[09/01]
-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刊[09/01]
安全情报学建设的背景与基础分析*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安全情报学建设的背景与基础分析 * 1,2 1,2 摘 要 [ 目的 意义 方法 过程 结果 结论 关键词 安全情报 情报学 安全科学 安全情报学 中图分类号 G203 X91 引用格式 王 秉,吴 超.安全情报学建
安全情报学建设的背景与基础分析 * 1,2 1,2 摘 要 [ 目的 意义 方法 过程 结果 结论 关键词 安全情报 情报学 安全科学 安全情报学 中图分类号 G203 X91 引用格式 王 秉,吴 超.安全情报学建设的背景与基础分析[J].情报杂志,2018,37(10):28-36. DOI 10.3969/ Study on the Background and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afety Security Related Intelligence Science 1,2 1,2 Abstract [ Purpose Significance Method Process Result Conclusion Key words safety & security-related intelligence (SI) intelligence science safety & security science SI science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安全科学原理研究 编号: 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王 秉 吴 超 0 引 言 当今,人类正处在“风险社会”(甚至说是“高风险社会”)之中,各种安全威胁、安全风险与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安全 [1-2] [3] [4-5] [6] [6] [7] [8] [10] [9] 显然,目前,安全情报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性及已有的安全情报相关研究与实践基础,已使情报学与安全科学进行交叉融合而形成一门情报学与安全科学的新的分支学科(即“安全情报学”)成为必然,已使安全情报学建设成为大势所趋。在笔者看来,已有的绝大多数情报学与安全科学研究把更多的精力和笔墨花在讨论所谓“因果关系”或“内生性(即因素、变量间的影响关系)”这类技术性问题上,而对问题本身是否重要,甚至是否存在漠不关心。理论上讲,安全情报学的产生、兴起与发展理应有其必然的背景条件和深刻的基础条件。因此,在安全情报学建设问题上,首要任务是严谨而深入地分析和论证安全情报学建设的背景与基础,从而明晰安全情报学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与可行性。细言之,目前,安全情报学尚处于“酝酿”与“雏形”阶段,安全学者与情报学者在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接受和支持安全情报学建设的同时,更要关注与科学回答“何以要建设安全情报学?”这一关键问题,以使学界接受和认可安全情报学。鉴于此,本文围绕上述问题,试图从背景(具体包括学科背景与实践背景)与基础(具体包括哲学基础、实践基础与理论基础)两方面出发,深入论证安全情报学建设的背景和基础,以期为安全情报学建设奠定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1 基本概念 安全 安全科学 安全情报 由于“安全是安全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元概念”、“从学科归属来看,安全情报学是安全科学的分支学科”、“安全情报是安全情报学的研究对象”,因此,明确界定安全、安全科学与安全情报3个概念应是探讨安全情报学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对于上述3个学术名词的定义及其外延的理解,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尚未达成共识。这里,根据当前主流的观点和上述3个学术概念的演进发展趋势,依次给出它们在本文的定义,并对它们的范围进行扼要解释。 a. 安全(Safety & Security)的定义与外延。汉语中的“安全”一词包含两层含义,即是2个英文词汇“Safety”和“Security”含义的组合。尽管专门针对“Safety”或“Security”的安全定义已有很多,但同时融合“Safety”和“Security”含义的安全定义尚未明确给出。随着安全科学研究和发展的高级阶段之系统安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深刻认识到:就某一系统(如企业系统、生产系统、社会系统、国家系统、文化系统与生态系统等)而言,它的安全难免会涉及来自“Safety”和“Security”两方面的安全风险,且二者互相影响,相互交织,互相转化,难以分割 [2,10] [2,10-11] [2,10-11] b. 安全科学(Safety & Security Science)的定义与研究范畴。随着“Safety & Security”这一复合概念的提出,以及广义安全概念逐渐得到学界认可,学界已将传统的“Safety Science”与“Security Science”进行合并提出广义的现代安全科学(Safety & Security Science):安全科学是研究安全促进的学科 [2,10-11] [2,10] c. 安全情报(Safety & Security-Related Intelligence)。对于本文所涉及的广义安全情报的定义,根据广义的安全定义和面向管理的情报定义(即情报是指所有影响了管理的信息 [9] [9] 总之,在广义安全定义的背景下,本文所涉及的安全相关概念(如安全科学、安全情报与安全管理等)均是同时涵盖“Safety”和“Security”2个层面和超越所有具体行业或领域的普适性概念,即广义概念。单就本文所提出的“安全情报学”而言,其所涉及的“安全”是指普遍的安全,包括不同对象、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安全。也就是说,“安全情报学”中的“安全”是普遍的,是贯通于各种安全领域的,而其中的“情报”则是特殊的,即仅仅是针对安全的情报,而不包括针对发展等问题方面的情报。 2 学科背景 学科发展呼唤安全情报学的建设 2.1 情报学科和安全学科发展的客观需求 [12] 首先,安全情报学建设是情报学科发展之需。情报学与安全情报学都是研究情报生产、传递和利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特点与规律的,两者的本质特征是一致的。情报学作为安全情报学的母学科,至今已有15个以上的子学科(分支学科),其子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会进一步完善情报学学科体系建设,大大促进了情报学科发展 [12] 其次,安全情报学建设是安全学科发展之需。安全学科与安全情报学的研究目的一致,即为“安全促进”提供支撑和依据 [2] [13] [14] 2.2 安全情报自身学科发展的需求 3 实践背景 安全管理呼唤安全情报学的支撑 3.1 回应和服务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的需要 [12] [15] 安全情报作为核心的安全资源,安全战略研究的关键在于收集、分析和利用安全情报,从而形成自己的安全战略思想和目标。换言之,基于安全情报的安全战略制定和实施是安全情报研究的重大任务。显然,开展安全情报学研究是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的基础和要务。由此,一些学者开始探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与变革。例如,张家年与马费成 [16] [17] 3.2 应对信息时代的安全管理挑战的需要 3.2.1 在信息时代,安全形势变得日益严峻 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流与日俱增,社会及绝大多数组织的信息化、网络化趋势日益凸显,安全问题也日益体现出越来越强的“信息化”特征 [1-2,18] [18-19] a. 在信息时代,安全风险的关联性、不确定性、难以预测性与复杂性更加凸显 [2,18] [17] [2,18] [2,17] b. 随着人们迈入大数据时代和智能化时代,人类所面临的安全挑战更加增多 [19] [19] [13,19] [2,19] c.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表现出矛盾加剧、安全危机与安全风险增多的阶段性特征 [2] [2] [2] [2] 总之,当前信息时代的种种安全问题,给安全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信息时代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安全因素、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以及不断增加的安全管理压力,促使人们逐渐加大力度研究如何通过高效收集、分析和充分利用安全情报来有效应对复杂而严峻的安全形势的基本规律及解决之道。显然,在这样的安全形势下,安全情报学亟需产生,其产生和建设是积极应对信息时代一系列安全挑战、安全风险和安全威胁的现实需求。此外,中国情报学学者包昌火 [20] 3.2.2 在信息时代,“有价值的安全情报缺失”的问题愈发凸显 在信息时代,安全信息缺失(或称为安全信息不完备或安全信息不对称)现象广泛存在于安全管理工作之中,其被认为是导致安全管理失败的根本原因,这是安全科学学术界与实践界在信息时代形成的新认识和达成的新共识 [10,21-22] [10] [22] [22] 其实,就管理而言,人们一般这样理解情报,即“情报是所有影响管理(主要指管理决策)的信息(或称为内容)” [9] [23] [24] 与此同时,随着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和交织化,特别是物联网、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广泛应用,安全信息量呈井喷式增长,安全领域的大数据时代也随之而来。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安全情报的作用与意义并未削减,反倒愈发凸显“无用的安全信息泛滥,有价值的安全情报缺失”的问题,严重影响安全管理的预测力、决策力和执行力。若究其这一问题凸显的缘由,主要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安全情报工作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安全情报工作开展不到位,从而导致安全情报产品质量低、时效差等问题的出现。此外,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高风险社会,金茜 [1] 4 哲学基础 安全情报与安全管理的契合 安全情报学建立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安全情报要对安全管理有用。而安全情报对安全管理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是:安全情报工作可融入安全管理工作。那么,安全情报与安全管理可实现融合吗?这成为建立安全情报学的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从哲学角度看,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事物间进行融合的哲学基础是它们之间应存在一些契合点,即具有一些共同之处。因此,从哲学视角看,寻找和确定安全情报与安全管理的契合点是进行安全情报与安全管理有效融合的基本前提和基础。根据文献[10,24-25],概括而言,安全情报与安全管理的契合点,即二者间的共同之处主要有以下4方面: a. 以安全为中心。安全情报与安全管理均坚持“以安全为中心”。安全管理是围绕安全风险防控(或称为“安全促进”)所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始终坚持“以安全为中心(目标)”。而安全情报也是坚持“以安全为中心”(换言之,与其他情报相比,“以安全为中心”是安全情报的最本质区别和特色),安全情报工作是全面围绕安全风险预警、安全风险防控、危险源监测、安全促进途径和安全促进实施过程等展开的。 b. 对安全环境的关注。安全管理与安全情报同样支持“安全环境是开放系统”的观点,二者都关注系统(组织)内外环境对系统(组织)安全的影响(如组织对外部安全环境变化的反应,以及安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安全威胁、挑战和安全管理机遇等),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干预引起安全事件及促使安全事件发展变化的相关因素。 c. 对整个系统(组织)安全的考虑。安全情报是在系统(组织)安全管理目标指导下,旨在全面收集与提供能够促进整个系统(组织)的安全管理的安全情报。现代安全管理亦坚持管理有可能对整个系统(组织)造成负面影响的安全风险。两者均立足于整个系统(组织)高度,关注系统(组织)及其相关子系统(子组织)的安全运行和发展。 d. 工作具有相同的特点。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情报工作具有诸多共性特点。例如:①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和安全情报工作流程都包括制定与实施两个关键步骤;②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情报工作都是持续的和循环发展的;③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情报工作均关注“未来安全”,都强调“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④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情报工作都关注系统(组织)的长期生存及安全运行与发展;等等。上述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情报工作所具有的一系列共性特点是可将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情报工作进行契合的关键之处。 此外,由于安全情报工作更接近于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方法和内容,而安全管理更侧重于从战略和系统(组织)安全整体高度进行宏观、整体的安全管理规划。因此,安全情报工作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开展安全情报学相关研究,对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学的科学化程度,以及对完善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情报工作进而增强安全管理能力均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5 实践基础 基于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安全情报工作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安全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安全科学(尤其是安全管理)领域的信息化程度亦日益提高。与此同时,信息化作为实现科学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绩效和改善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安全管理领域,掀起了一股“信息化”热。例如:①安全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10] [26] [27] 其实,从一定意义上讲,情报概念和情报工作早就进入了安全科学领域(甚至可以说,情报概念和情报工作最早就起源于安全科学领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主要因为:情报概念和情报工作滥觞于“军事情报(包括军事安全情报)”、“国家安全情报”与“公安情报(或称为‘警务情报’,其涉及众多公共安全情报 [28] 可以说,有效开展安全情报工作是现代安全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终极目标。具体讲,安全情报工作是主动适应安全管理模式方法变化、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安全管理中的安全信息不完备(缺失)问题的必然要求;是下好安全管理“先手棋”,提升安全管理主动性,旨在强调和实施“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在“神不知鬼不觉”的安全事件发生前,充分发挥安全情报的安全预测、安全预警和安全预防作用的必然要求;是信息时代,特别是大数据时代与智能化时代,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实践深入发展,以及实现现代安全管理的6P特征与目标,即“预见性(Predictive)、预防性(Preventive)、个性化(Personalized)、参与性(Participatory)、精准性(Precision)与公共性(Public)” [2,10] a. 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其应用是安全情报工作的关键基础。随着各方面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化与拓展,安全管理信息化工作便应运而生。近年来,中国开始大力推进安全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例如,在安全生产领域,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了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金安”工程)一期项目 [29] [29] [29] b. 安全情报工作贯穿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始终。安全管理中的安全情报工作实践表明,安全情报工作是“以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其应用为重要支撑,以安全情报分析与研判为中心内容、以服务与支撑于安全管理工作为直接目标”的情报工作体系。这一工作体系指明了安全情报工作本质与关键:安全信息供给与应用是基础和保障;安全情报分析是核心与难点;利用安全情报服务于安全管理是目标和追求。由此观之,安全情报工作一项在安全管理工作与情报工作客观规律指导下,基于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在安全管理人员和情报专业人员的合作下,运用安全管理学与情报学理论与方法,整合与共享安全信息(数据)资源,规划、搜集与分析安全情报,形成对安全管理有价值的安全情报产品,从而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与智力支撑的基础性安全管理工作内容之一,是一种增强安全管理能力的基本工具。 6 理论基础 经典安全管理范式中的情报管理哲学 理论而言,任何一种管理方法的产生与兴起均得益于某一管理理念,安全管理方法的提出亦是如此。例如,在“安全第一”理念、“事故可防可控”理念、“安全标准化”理念、“风险管理”理念、“系统安全”理念、“安全文化”理念、以及“循证安全”理念等安全管理理念基础上,人们提出了一系列践行上述安全管理理念的具体安全管理方法。近年来,随着“情报导向的安全管理”的理念的提出,情报导向的安全管理方法已被提出与应用。 概括而言,从安全管理的触发点看,基于方法论的高度,可将已有的经典安全管理范式归纳为四种,即“问题导向的安全管理”、“风险导向的安全管理”、“统计导向的安全管理”与“情报导向的安全管理”。其中,前三种安全管理范式均离不开安全情报工作,均与情报导向的安全管理范式密切相关,均可融入情报导向的安全管理范式。换言之,情报导向的安全管理范式是一种综合的安全管理范式。下面,依次对上述四种经典安全管理范式进行进一步阐释,并重点分析蕴含于它们其中的情报管理哲学。 6.1 问题导向 的安全管理范式 [2] [2] 6.2 风险导向 的安全管理范式 [21] [21] [21] 6.3 统计导向 的安全管理范式 [30] 6.4 情报导向 的安全管理范式 [7] [7] [7] 情报导向的安全管理是一种安全管理范式和安全管理哲学。其中,安全信息(数据)分析及安全情报对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与“问题导向的安全管理”、“风险导向的安全管理”与“统计导向的安全管理”的安全管理思想不尽相同,情报导向的安全管理是一种“分析驱动(Analysis-Driven)的安全管理范式”,其核心是对安全问题进行深度而全面的安全情报分析、基于安全情报的安全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安全战略策略管理等。因此,安全管理者应学会与情报专业人员合作,既要开展动态的安全管理工作,更要对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的情报分析,并激发情报专业人员提出解决安全问题的相关策略。唯有将情报转化为组织安全管理思维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组织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情报导向的安全管理。 7 结束语 近年来,安全情报已逐渐成为继国家情报学、军事情报学、科技情报学、竞争情报学等传统情报学科和新兴情报学之后的一个重要的新兴情报学学科分支,已成为情报学科与安全学科交叉领域的新的学科生长点和延伸点。在这种背景和趋势下,建设安全情报学已成为可能,甚至可以说是已经指日可待。毋庸讳言,与情报学学科分支之军事情报学、科技情报学、竞争情报学、公安情报学等相比,安全情报学尚处于“萌芽”与“酝酿”期。目前,学界尚未开展安全情报学的正式讨论。显然,从学术角度看,无论安全情报学最终是否可变为现实,开展安全情报学建设方面的尝试性、理论性探讨和研究是应该得到鼓励,也是极有必要的,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本着开放包容但又不失严谨的科学态度,在理论层面先行先试,以已有的安全情报研究实践成果为基础,从背景(具体包括学科背景与实践背景)与基础(具体包括哲学基础、实践基础与理论基础)两方面出发,深入论证安全情报学建设的背景和基础,以期明晰安全情报学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为安全情报学建设奠定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通过本文研究,笔者深感安全情报学建设已具有深刻的背景条件、坚实的基础及充分的可能,深感安全情报学研究是一个复杂而有深度的学术大课题,亟需开展安全情报学学科建设方面的研究。当然,作者深知,提出和建设安全情报学是颇具挑战性的,要求学者要以开放、包容、创新的学术态度尝试认可和接纳它,更需要学者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真正潜沉下来,开展缜密、严谨而深入的安全情报学学科建设方面思考与研究。本文作为安全情报学学科建设研究方面的开篇之作,难免有论述存在不到位不严谨之处,或难免存在争议、偏颇或不合理之处,期待学界同行加入到安全情报学学科建设方面的研究,既批评、指正或弥补我们研究的不足之处,也共同推动安全情报学学科建设,以及情报学与安全科学学科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相信安全情报学建设是所有安全情报研究者所共同期待的,让我们一起期待安全情报学的诞生与兴起,笔者也非常期待听到更多学者关于安全情报学建设的声音。 参考文献 [1] 金 茜.风险社会的特征、危害及其应对[EB/OL].法制日报. [2] 吴 超,王 秉.近年安全科学研究动态及理论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18(2):588-594. [3] 叶 鹰,武夷山情报学基础教程[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8. [4] Johnson L K. National security intelligence[M].Oxford: Polity Press,2012. [5] 张家年,马费成.美国国家安全情报体系结构及运作的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7):7-14. [6] 唐 超.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公共安全情报法律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杂志,2017,36(4):18-22,17. [7] Liska A. Building an intelligence-led security program[M]. Amsterdam: Elsevier,2015. [8] 李 纲,李 阳.情报视角下的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8):61-65,26. [9] 陈 超.情报的本质[J].竞争情报,2017,13(2):3. [10] 王 秉,吴 超.科学层面的安全管理信息化的3个关键问题思辨——基本内涵、理论动因及焦点转变[J].情报杂志,2018,37(8):114-120. [11] 王 秉.“安全一体化”与“复杂巨系统安全”研究实践的试验田:城市安全[EB/OL]. [2018-01-11]. [12] 赵蓉英.竞争情报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更新)[EB/OL]. [14] 毛 莉,吴 楠.建设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正当时[EB/OL]. 中国社会科学报. [15] 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EB/OL]. [2014-11-21]. [16] 张家年,马费成.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新时代情报工作的新内涵、新挑战、新机遇和新功效[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7):1-6,13. [17] 张秋波,唐 超.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情报学发展研究[J]. 情报杂志,2015,34(12):7-10,20. [18] 吴汉东.人工智能时代必须关注的社会风险及四大问题[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 [19] 吴世忠.大数据时代安全风险及政策选择[J]. 瞭望,2013(32):38-39. [20] 包昌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再谈Intelligence与中国情报学[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8):5-6. [21] 王 秉,吴 超.安全信息—安全行为(SI—SB)系统安全模型的构造与演绎[J].情报杂志,2017,36(11):41-49,98. [22] Wang B,Wu C,Shi B,et al.,Evidence-based safety (EBS) management: 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safety management (SM) [J].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2017,63 (2) :21-28. [23] 徐静波.阪神大地震后日本做了什么?[N].第一财经日报,2008-05-19 (A05). [24] 姚乐野,范 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情报本征机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23):6-11. [25] 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6] 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EB/0L]. [27] 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0L]. [28] 唐 超.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公共安全情报法律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杂志,2017,36(4):18-22,17. [29]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通知[EB/0L]. [30] Marshall P,Hirmas A,Singer M. Heinrich's pyramid and occupational safety: A statistical validation methodology[J]. Safety Science,2018,101(1):180-189. 责编 王平军 校对 白燕琼
文章来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gaqkxxb.cn/qikandaodu/2020/1024/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