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刘明池团队在高糖度番茄栽培

来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20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节水优质课题组将多年研究形成的限根槽培系统、调亏灌溉和营养液调控三项关键技术相结合,建立了“高糖度番茄栽培模式”,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2020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节水优质课题组将多年研究形成的限根槽培系统、调亏灌溉和营养液调控三项关键技术相结合,建立了“高糖度番茄栽培模式”,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通州基地连栋温室进行了示范展示,3个番茄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都达到8~9%,比对照普通栽培番茄的可溶性糖含量5~5.5%,提高了60%左右。高糖度番茄酸甜可口,风味浓郁,行业领导和专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该团队自2000年开始,一直从事蔬菜节水和优质栽培研究,连续获得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亏缺灌溉提高番茄果实品质机理研究(2003-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调亏灌溉提高番茄果实口感和风味作用机理研究(2005-2008)”、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番茄果实风味形成机理及影响农艺因子分析(2006-2008)”等国家和北京市科技项目资助,开展了高糖度番茄栽培系统、关键技术和生理的系统研究。经过20余年的研究和探索,课题组在国内首次确定了番茄产量和品质兼顾的限根栽培和亏缺灌溉调控技术,将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从5%提高到8%以上,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产量和品质兼顾”的高糖度番茄栽培模式。同时,课题组还深入开展果菜类蔬菜品种、水、肥、激素等8个农艺因子对品质和芳香物质形成的影响规律研究,阐明了番茄果实芳香物质形成的机理。该项研究为高品质番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将促进我国蔬菜行业由数量型生产向高品质型生产的转变。

2019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约为3.13亿亩,蔬菜产量约为7.21亿吨。我国已经解决了人民的周年吃菜问题,蔬菜产业已开始由追求数量、保供应向追求品质、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转变。以前我国蔬菜产业的工作重点是解决蔬菜欠缺和周年供应问题,研究成果多是“大肥、大水”管理;“大水、大肥”虽然提高了产量,但明显造成蔬菜产品风味降低、品质较差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蔬菜产品质量、风味、营养和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蔬菜产品的需求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因此,如何在优化设施性能、提高环境调控能力的基础上,创新提升完善栽培管理技术和设备配置,提高蔬菜产品的营养价值、风味、保健、安全等内在品质和商品性,实现提质增效,将是蔬菜产业发展方向。

高糖度番茄栽培模式实现了四个方面重要的创新:建立了限根槽培系统;调亏灌溉三维模式;研发出可直接使用地下水的营养液配方,使栽培成本更低;创新建立了‘产量和品质兼顾’的高糖度番茄栽培模式。

本项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农业部行业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资助,在园艺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蔬菜等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

图 1? 目标糖度8的限根槽培模式


图 2? 目标糖度8的产量和品质兼顾限根槽培模式


图 3? 限根槽培和高糖度番茄果实的典型“绿肩”特征


图 4? 高糖度番茄果实酸甜可口风味浓厚

文章来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gaqkxxb.cn/zonghexinwen/2020/0909/353.html



上一篇:为什么汽车厂家不设计手机支架?
下一篇:生长激素不是“催高神药”!长个子关键看3个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投稿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版面费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